公司新闻
“136号文”后,光储协同势不可挡
“136号文”出台后,光储的协同势不可当。未来,随着储能与光伏在应用场景上的不断细分和深入,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。
“531”节点过后,6-8月多省机制电价已出台,未出台省份也将在2026年1月1 日之前明确新增量新能源项目如何运行。从各地政策导向来看,均围绕存量与增量项目差异化处理这一核心思路展开,标志着新能源电价形成机制全面向市场化转型。
在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构建的背景下,越靠近负荷侧的能源资源价值更大。但事实上,中国现有的县级行政区划2843个中超450个都是消纳红区,缺乏进一步提升空间,产业扩张与电力系统建设受阻。
对此提出,以储能为核心支撑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,能够有效破解新能源项目 “散而小”“并网难”“收益低” 等痛点,为地方新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、实现进一步提升提供关键助力。通过该系统的平台化集约化管理,可实现能源资源 “可观、可测、可调、可控”,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分布式发电的消纳难题与收益困境。
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,对新能源开发方提出三点建议:
第一、新能源开发方角色不能单一,不能仅关注光伏或风电,需拓宽视角思考问题。在电源交易上来讲,从生产到交易及除电量交易之外的收益体现方式都需要了解。
第二、储能设备类似大型“充电宝”,通过储能配套通过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,参与电力市场获取峰谷价差收益,同时增强电网弹性与供电可靠性,是应对光伏波动性的关键举措。
第三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,未来行业参与者不仅要持有风电、光伏等基础能源资产,还需积极参与资源聚合、虚拟电厂平台建设等新兴领域,这是整个产业发展到现在的产业背景。上一个:没有了
客户热线: